历史专业求职自荐书
尊敬的XX先生:
您好!我出生在塞北的工业重镇--内蒙古包头市,自幼就生活在国企大院里,20xx年考上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本科。
大学四年的短暂时光,我沉浸在历史研究的浩瀚大海里。几乎每天都待在狮子山上川师大图书馆的特藏室--一个以收藏善本古籍、影印四库全书系列和大量港台学术书籍的地方。在这里,我的世界开了一扇窗--我的历史学学术训练就此开始。
我在阅读中逐渐对两个方向表现出浓厚的学术兴趣:一是古籍校读整理,二是中国近代化史。大学期间我也写了一些学术论文,涉及历史地理、古籍订误、近代学人风采、美苏历史等。大学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寒窗苦读,也有问道之乐,比如向用力于“唐宋变革论”的张邦炜教授、谢元鲁教授求学,向专攻晚清政治史和民国政制史的杨天宏教授问道,还有其他如邓绍辉教授(师从《洋务运动史》夏东元先生)、王川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我坚信“转益多师”对于个人求学的重要性。后来也因对于历史研究的热爱,准备考研,结果因英语差2分惜败。
迫于生计的我,不愿再增加父母的负担,只身一人任教于川北大巴山下的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在那里工作的近600个日夜,除去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常识外,剩下的时间几乎付之于阅读、思考与写作。窘迫的生活并没有让我对残酷的现实屈服,()反而更加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的理想绝不仅仅是做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中学教师,我的惟一志业是在一个充分发掘自我潜力的学术机构任职--从事学术研究和推广普及。
我相信,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要想长久发展,绝不可离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和思考,否则极有可能会行之不远,抑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百年老号”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观念--来自于企业文化的深厚沉淀。
20xx年春,我来到成都市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任教高中历史。我又回到了原点。这一切让我很感慨,不论是塞外钢城,还是巴山蜀水,它们都身居内陆,也亟需现代化。问题是怎样才行?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潜心读书(顺便说一句,上大学以来的十年间,我已经把我积蓄的大部分钱财、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在了购书读书上,自家书房已有藏书三千,以历史为主,兼顾地理和文学),期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个答案。
中国的'现代化到底是在何时从哪里启动的?又经历了那些变化发展?未来怎样何去何从?我想,招商局集团可以提供极具典型意义的启示,不论是对制度的引用与改良,还是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当然也包括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与经验。这个以前只在历史教科书和名人信札里的一个名词,如今却活脱脱的呈现在我的面前。
我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我的学思历程:
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再造必依托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温故知新;
以经济发展为根本指标的现代化必依赖于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对既有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必奠基于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体认;
对近代中国发展脉络的理解必回归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式工业文明的阅读、思考。
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成就理想,我相信我有强烈的意愿,也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和条件可以全身心的长久的专注于此、服务于此、光大于此。
祝贵公司广纳贤才,再创佳绩!
此致敬礼!
申请人:郭-翔
20xx-7-1
文档为doc格式